社区矫正唤醒“熊孩子”重拾信心返回校园  广州市司法局网站-和记娱乐怎么样

社区矫正唤醒“熊孩子”重拾信心返回校园

2017-08-04 09:45
来源:市司法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

“能够重回校园读书,我已经很开心了,感谢你们的陪伴和关心,我会好好珍惜这次机会。”这是海珠区司法局官洲司法所最近一次与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滕某(化名)开展个别谈话时,滕某向工作人员透露的一句心声。

家教的缺失给孩子埋下祸根

滕某的父母均是外地来穗务工人员,只有中学文化的他们不想滕某留在老家成为一名留守儿童,于是不管多苦多累也要把儿子带到广州身边读书。但是,由于滕某的父母每日起早贪黑忙着维持生计,逐渐忽略了对滕某的教育和关心,也因此为滕某的犯罪行为埋下了祸根。

滕某是个自律性较差、法律知识缺乏的孩子,只有15岁的他不愿意独自留在家里,为了排遣这份孤独,他开始结交外面的“义气”兄弟,跟着他们在社会上闯荡。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在这帮“义气”兄弟的错误思想灌输下,慢慢地,滕某也形成了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成了一个放荡不羁的“熊孩子”。最终因参与了三次抢劫,于2016年6月被海珠区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六个月,缓刑二年。获刑后,滕某也被原来就读的学校除名。在双重打击下,他的性格也变得更加叛逆了。

司法所不离不弃真爱帮教“熊孩子”

被判缓刑后,滕某在居住地的官洲司法所接受社区矫正。第一次与滕某接触,司法所的工作人员就感觉到滕某对社区矫正带有很强的对抗心理,他对抗的表现并非置若罔闻或者恶言相向,而是在谈话时摆出各种奇葩的表情,时而瞪眼时而吐舌,漫不经心的玩弄手指,谈话谈到一半时会突然摆出奇怪的造型,令人哭笑不得,他的行为也一度让司法所工作人员以为他因为受到刺激而造成心智失常。为此,司法所专门安排社工对滕某进行了一次心理评测。从评测数据分析,滕某做出奇怪表现的原因其实可以归纳为两点:第一,滕某的心智和社会认知能力水平尚未达到同龄人“正常”的社会生活标准,他的社会化程度相对较低,没有学会相应的行为规范。滕某自小就缺乏父母的正确引导,一旦犯错,他的父母只会以打骂的方式遏制他的行为。加上其父母工作忙,为了防止滕某走失,从小学到初中每逢假期都会将滕某反锁在家里。久而久之,滕某便与社会生活脱节,相比同年龄的孩子,他的社会化程度相对较低。第二,被判刑后,父母只是一如既往的对他责骂,并没有对他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一般的说教方式已引致他的对抗心理,但滕某很清楚自己的错误,也意识到再犯错的严重性,所以他开始选择一种自己能接受的方式去对抗社区矫正。简单通俗地说就是“熊孩子”在耍脾气。

“熊朋友”和 “熊孩子”帮教结情谊

在分析滕某的情况后,司法所决定用“熊朋友”的方式对滕某进行个案跟踪,并调整矫正方案,竭心尽力挽救这位“熊孩子”。首先,司法所工作人员约谈了滕某的父母,就腾某的思想和心理上的存在问题同他们进行沟通,对他们过往粗暴的教育方式进行了一次彻底的纠正,并引导他们积极配合司法所的矫正计划。接下来,司法所工作人员每个星期都到滕某家走访两次,以“熊朋友”的身份平等与滕某建立信赖的桥梁,以自身为榜样向滕某传递正确的人生观,引导他学习相应的社会规范,改变他的错误思维方式。渐渐地,“熊孩子”终于接受了“熊朋友”的帮教,与司法所工作人员建立起了友谊。

悉心引导“熊孩子” 重拾信心返校园

滕某入矫以来,他的父母都很担心他的前途,日常在忙碌的工作之余,他们积极拜托亲朋好友为孩子寻找技校。漫无目的地寻找,花费了他们大量的休息时间,使他们疲惫不堪。为了帮助滕某重返校园,减轻滕某父母的负担,司法所在安排滕某参加教育学习的同时,安排社工陪伴在滕某的身边,对他进行就学指导,并通过网络搜索和电话咨询,为滕某收集有关技校的资料,将各校的信息整理归纳成表格,供滕某的父母参考选择。经历一个多月的努力,滕某的父母在司法所的帮助下,终于为滕某找到了一间心仪的学校。

如今入矫半年的滕某,对自己的罪错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学校学习认真踏实,心态也越来越健康,恢复了与同龄人一样的乐观和自信。相信假以时日,人们终会看到这个“熊孩子”会变成好孩子的。

(海珠区司法局 官洲司法所)

网站地图